根据当前我市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参考历年发生情况,结合中长期天气预报综合分析,预测今年我市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呈中度至偏重发生态势,其中麦穗蚜中度至偏重,局部有可能大发生,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流行风险较高,小麦茎基腐病危害持续加重,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麦蜘蛛等有局部成灾的风险。为切实做好今年小麦病虫草害监测防控工作,保障小麦丰产提质增效,持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特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严密监测,准确预报
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压实工作责任,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穗蚜、纹枯病、白粉病、茎基腐病、叶锈病等一、二类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要采取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人工调查与仪器监测相结合、专业测报与群众自查相结合的方法,严密监测病虫发生动态,适时组织会商研判,及早发布趋势预报和防治警报,为政府决策和大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要用好病虫测报数字化管理平台,强化病虫信息调度,保质保量按时上报相关信息,重大情况随时报告。
二、突出重点,科学防治
小麦中后期重点防控对象为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叶锈病、穗蚜、麦蜘蛛等。在防控策略上,要落实重大病虫防控“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制度,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减药增效的原则。在防控措施上,采取非化学防控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应急处置与持续治理相结合、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原则。在药剂选择上,重点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优先选择悬浮剂、水乳剂等环保剂型。在防控目标上,小麦重大病虫草害得到有效控制,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的覆盖率持续提升,病虫草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一)严控小麦条锈病。全面落实“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控策略,对发现病点进行喷药封锁;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时,要适时组织开展区域性应急防治,遏制大面积暴发流行。防治药剂可选用戊唑醇、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粉唑醇、己唑醇等。
(二)适时化学除草。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可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日均气温稳定在6℃以上时开展春季化学除草。以野燕麦、硬草、耿氏假硬草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炔草酯、唑啉·炔草酯、甲基二磺隆等药剂防除;以节节麦、硬草和蜡烛草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甲基二磺隆、二磺·甲碘隆等药剂防除;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等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环吡·异丙隆、炔草酸+异丙隆、唑啉草酯+异丙隆、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等药剂防除;以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牛繁缕、麦家公、猪殃殃、泽漆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氯吡·苯磺隆、双氟·氟氯吡、双氟·唑嘧胺、双氟·唑草酮等药剂进行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可根据草相选择合适药剂混配使用。
(三)早控土传病害。小麦返青拔节期,针对纹枯病、茎基腐病、黄花叶病、孢囊线虫病等土传病害发生较重田块,实施喷药早控。对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15%田块,选用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氟环唑、烯唑醇、三唑醇、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多抗霉素、井冈·蜡芽菌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对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达5%田块,选用烯唑醇、戊唑醇、丙硫菌唑、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药剂,以每亩30千克以上的药液量对麦株基部喷淋;对小麦黄花叶病发生田块,在发病初期追施氮肥,并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田块,可采取增施氮磷肥、浇水、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
(四)精准预防赤霉病。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预报,如有3天以上连阴雨、大雾或结露天气,并伴随气温持续偏高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应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组织实施喷药预防。药剂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叶菌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等农药。根据药剂种类、剂型和防治作业时天气条件,可适量添加适宜的沉降剂、粘着剂、渗透剂等助剂。施药后6 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喷。
(五)灌浆期综合用药。根据小麦灌浆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科学配伍、混合喷施,防治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麦穗蚜、粘虫等多种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实现“一喷三防”。杀菌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腈菌唑、咪鲜胺、丙唑·戊唑醇等;杀虫剂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噻虫嗪、呋虫胺、联苯·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氟啶虫胺腈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芸苔素内酯、苄氨·烷醇、萘乙酸、复硝酚钠等。
三、统防统治,精准作业
用好中央和省财政下达的病虫害防治资金。及早采购应急防治药剂及配套物资器械,购买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要按照特事特办、不误农时的原则,简化程序、加快进度,决不能因采购滞后贻误战机。要选择装备强、技术高、信誉好的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应急防控任务。要推广高效率施药机械和精准作业技术,采取有效方式开展作业质量监测评价,确保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对于区域性预防、大面积防治,要按照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防治时间、统一施药作业、统一质量监督的“六统一”要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应急防控任务。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要确保统防统治全覆盖。指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自防自治,组织发动小农户开展群防群治,努力推动统防统治扩面积、上水平,全力做到应防尽防、应治尽治,为大面积单产提升做出植保贡献。
四、示范带动,精细指导
各地要切实抓好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治示范区、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聚焦技术更加绿色有效、模式更加节本增效、作业更加精准提效、服务更加规范高效、机制更加成熟长效、带动更加广泛见效的任务要求,打造一批标准化高水平示范基地,集成一批小麦全生育期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技术模式,培育一批应用新技术的规模经营主体和植保服务组织,推广一批先进药剂、药械等植保产品,探索一批植保社会化服务有效形式,辐射带动广大种植户采取先进防治技术和服务模式。要组织开展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服务活动,举办培训班,散发明白纸,加强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植保服务组织的技术信息服务,确保防控技术入户到田。要通过平面媒体、电波媒体、网络媒体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在乡村醒目位置拉条幅、贴标语引起农户重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