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 工作动态 > 文章详情
注意查治小麦纹枯病
发布日期: 2023-03-10 09:56
来源: 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

       纹枯病系土传真菌性病害,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为害,是我市小麦重要病害之一。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感病麦株因输导组织受损而导致穗粒数减少,籽粒灌浆不足和千粒重降低,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达30%-40%。

微信图片_20230317101134.png

       该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呈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后期病株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小麦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棕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并继续沿叶鞘向上部扩展至旗叶。后期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导致枯株白穗。秋冬季温暖、春季多雨、病田常年连作有利于发病。

       据近日调查,我市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3.1万亩,平均病田率2.7%,最高病田率5%,平均病株率1%,最高病株率5%。河川水浇地发生较重,请注意查治小麦纹枯病。

       一、防治指标

              病株率达10%-15%时,开始防治。

       二、防治技术

          1、健苗控病

          (1)合理施肥。配方施肥,不要偏施、过施氮肥,控制小麦过分旺长。

          (2)合理浇水。不要大水漫灌,保持田间低湿。

          (3)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4)雨后及时排水。

          2、化学防治

       小麦返青拔节期是纹枯病防治的有利时机,选择使用井冈霉素、戊唑醇、丙环唑、井冈·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严重发生田,隔7-10天再喷1次。要注意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以确保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