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来,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大,细菌等病原菌及蚊蝇等繁殖孳生速度加快,动物疫病发生及传播的风险加大。科学规范的消毒有助于杀灭病原体,消灭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对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消毒步骤
消毒通常分为三步,即清、冲、喷。如果是空舍消毒,还需要增加熏、空两个环节。
(一)清。病原生存需要环境,细菌需要附着于其它物质上面,病毒则必须依附在活细胞上才能生存。清就是把病原生存所依附的物质进行清理,消除病原存活的载体和基础。特别是粪便等有机物,如果不进行有效清理,容易造成消毒剂失效或消毒剂用量增加,造成消毒失败或浪费。
(二)冲。是指冲洗,即将清理过后的圈舍用清水进行冲洗,以消除尘土等微小颗粒上附着的病原菌。
(三)喷。是指用化学消毒药品进行喷雾或喷洒消毒。喷雾或喷洒消毒具有操作简便,消毒速度快,消毒范围广等特点,常被养殖场广泛使用,常用于空气、地面、墙壁、笼具等物品消毒或带畜消毒。
(四)熏。即熏蒸消毒,一般使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后释放出甲醛气体或加热醋酸等方式进行熏蒸,从而起到消毒作用。这种方法适用于缝隙等空间狭小环境的消毒,是其它消毒方式的有效补充。
(五)空。是指圈舍消毒后空置一段时间,使得病原菌处于干燥等不利生活环境中,导致病原菌死亡。
二、消毒注意事项
(一)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要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同时,要注意检查所使用的消毒剂是否处于有效期内。
(二)保持必要的消毒浓度和剂量。消毒剂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够发挥消毒作用,浓度过小或过大,易造成消毒失败或产生腐蚀、浪费等。同时,要有足够的剂量。水泥地面的养殖场,以地面完全湿润又不出现积水为宜。一般每公斤含氯消毒剂(二氯异氰脲酸钠粉、复合亚氯酸钠溶液)的消毒面积可达1000平方米。
(三)保持有效的消毒时间。病原体往往附着于其它物质上面或中间,消毒剂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渗透才能接触到病原体,同时,消毒剂作用于微生物,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死亡的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规定消毒时间进行使用。
(四)不同种类消毒剂要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的消毒剂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不同,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消毒作用会逐渐下降。养殖场应定期更换消毒剂,从而使场区内尽可能多的微生物被杀灭或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