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气象信息,未来几天,我市部分地区将出现阵雨、雷阵雨天气,雨量分布不均,局部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此轮降水,能有效补充土壤水分,对秋作物生长非常有利,但高温高湿也为杂草生长及病虫害繁衍创造了条件。局部地区的强对流天气也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要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一、防洪排涝。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暴雨来临前,提前疏通沟渠,做好防洪排涝工作。天气放晴后,对低洼易涝或排灌不畅出现积水的田块,快速抢排田间积水,防止农作物因积水出现早衰现象。
二、中耕晾墒。天气放晴后及时浅中耕,破除板结、疏松土壤、除草保墒,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其尽快恢复生长。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保护根系,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三、扶捆培土。对玉米、油葵等倒伏严重的田块,及时将植株扶起,把相邻植株上部捆扎,互相连接,根部培土,防止再次倒伏;对倒伏程度相对较轻的田块,要及时进行扶直、培土,以增加通风透光,保持正常生长。
四、趁墒追肥。目前春播玉米已进入灌浆期,夏播玉米正值大喇叭口期,正是需肥的关键时期,要结合中耕抓紧追施速效化肥,促苗快发,玉米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五、防治病虫害。当前,秋作物田温度高、湿度大,正值多种病虫混合发生的高峰期,要突出抓好玉米大小斑病、褐斑病、粘虫、玉米螟、红蜘蛛、蚜虫以及大豆、花生等作物的棉铃虫、甜菜夜蛾、造桥虫、叶斑病等病虫害的防治,要选择高效、安全、环境相溶性好的农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力争将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六、抢种改种。对缺苗断垄严重的田块,进行大苗移栽、催芽补种,保证密度。对绝收的秋田,合理安排,抓紧时间进行抢种、改种,可选种绿豆等生育期较短的秋作物,或改种萝卜、白菜、青菜等蔬菜,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七、加强田间管理。对未受灾的秋作物,要趁墒中耕追肥,强化病虫害防治,落实各项田间管理措施,以管理促增产,推广玉米晚收技术,确保玉米充分灌浆成熟,增加产量,弥补受灾地区的产量损失,实现以丰补歉,夺取秋粮生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