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 工作动态 > 文章详情
学习“千万工程”三门峡如何答卷?
发布日期: 2024-06-06 10:54
来源: 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

 现场观摩、专家辅导、互学互鉴……5月底,三门峡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第二次推进会,以多种方式在灵宝市举行,初步给出了具有豫西丘陵山区特色的学习“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系统解法。


  在河南省全面学习“千万工程”的关键之年,三门峡市推出了多项全省率先之举,以新抓手、新载体、新理念和新标杆对标学习“千万工程”,正奋力走出一条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推动三门峡市加快步伐从特色农业大市迈向特色农业强市。



       学习“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门峡究竟应该怎么做?系统的解法是什么?


  这场推进会和专题报告会开在风吹麦浪香气盈盈的田野上,思想在这里碰撞,路径清晰、举措扎实:“找准一个载体”“推广一种模式”“用好三个机制”“践行两个理念”“打好一张王牌”。


找准一个载体

——整县破题、系统推进


  学习“千万工程”,县域是关键载体和单元。聚焦县域单元,以灵宝市的探索为开端,推动各县(市、区)全面推进,进一步突出学习“千万工程”中县域单元整县破题、系统推进的导向。


  灵宝市作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积极探索,以焦村镇西常册村“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川口乡赵吾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故县镇河西村“文旅结合”模式,尹庄镇唐窑村“文化引领+产业带动”模式等,带领引导其他各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和美乡村运作模式,找到了整县破题、系统推进的方法,为全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树立了典型。


推广一种模式

——片区组团发展


  今年以来,三门峡多次组织领导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对标先进经验,找到了一条片区组团发展的新路径。


  立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灵宝市、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义马市等县域基础,制定了三门峡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年行动方案,着力建设50个和美乡村和70个美丽乡村。


  比如,灵宝市尹庄镇寺洼村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打造独具特点的农文旅产业;尹庄镇唐窑村以特色小吃逐步探索出具有灵宝特色的饮食文化;焦村镇西常册村以“田园西册”为主题,打造集观光娱乐、特色农业、农耕研学、休闲采摘于一体的和美乡村……这些乡村既具备一些共同的特性,也都有各自的个性化探索。


  同时,在片区发展方面,强调以交通干线、河流、产业带为轴线,以村庄为单元,整合优势资源、促进融合发展,推动各村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片区,凸显规模效应。


用好三个机制

——乡村建设的抓手


  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宜的模式机制是学习“千万工程”的关键抓手。我市通过建立、用好三项机制,找到具有三门峡特色、确保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稳致远的机制抓手。


  一是常态化推进机制。以此次推进会为开端,建立“市域现场观摩+推进会”的常态化机制,定期通过现场会,对全市各县(市、区)进行阶段性评估。


  二是联农带农机制。找到具有三门峡特色的联农带农机制。比如,灵宝市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注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57个,吸纳入股群众2.2万余户,其中135个合作社实现了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1100余万元,群众增收6600余万元。


  三是一体推进机制。各地还需要探索建立投融资机制、项目建设机制、运维管护机制等,着力破解“谁来投”“谁来建”“谁来管”以及“钱怎么融”“如何还”等难题。比如,尹庄镇按照“上级资金争取一点儿、融资渠道筹措一点儿、镇级财政拿出一点儿、经营主体投资一点儿”的思路,累计筹集资金5000余万元,对尹喜庄园、沟域经济示范园线路设施进行全域改造提升。


践行两个理念

——产村融合、运营前置


  推进乡村建设,必须有强有力的产业和村集体经济作支撑;做强产业和村集体经济文章,必须树立产村融合、运营前置的理念。


  从县到村,从黄河沿岸到山地丘陵,从设施农业到林下经济,特色农业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标签、优势和希望所在。在产村融合方面,着重突出因地制宜,在“土特产”上做大文章,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为更好地推进产村融合,突出运营前置,重点抓好产业项目运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运营提前介入参与建设,防止重建轻管、重建轻用,确保项目长期稳定发挥效用。


  在尹庄镇,前期主打“招商式运营”,以经营主体的需求为运营目标,政府负责配套设施提标改造、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和历史民俗文化挖掘植入,调动辖区、圈内外一切力量和一切资源,精准招引优质经营主体;中期主打“服务式运营”,聚焦打造乡村CBD这一目标,特聘专业人士担任唐窑村、寺洼村乡村CEO,指导经营主体做好品牌运作、市场营销等经营环节工作,积聚乡村人气名气;后期主打“陪伴式运营”,探索建立“一社一企+N部”的镇级集体经济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镇村、国有企业、经营主体三者之间开展常态化沟通协作,相互出点子、找资源、对接平台,帮助乡村进一步完善配套、丰富业态,推动网络流量转化为客流量,客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以尹庄镇为代表,三门峡通过全链条、全流程、全生态运营前置的新打法,找到了一条共建共富、可持续、可推广的和美乡村产村融合、运营前置的新路子。


打好一张王牌

——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


  作为黄河入豫第一站,三门峡市“伴河而生”。


  在“三农”领域、和美乡村建设中,三门峡市最大的差异化优势,也是率先破题探索的王牌,即黄河,就是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


  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为引领,顶格谋划、顶格推动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成为打造乡村振兴三门峡样板的关键抓手。通过打好“黄河”牌,走出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的关键解法。


  比如,灵宝市通过建设“萄醉田园”、黄河驿园、黄河入豫观景台等乡村旅游综合体,实施城市北出口、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等项目,推动黄河生态廊道与西坡遗址、黄帝铸鼎原、“中原之巅”以及沿线村镇等文化、旅游、农业、生态资源串珠成链,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未来如何在当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串点成线、抱团发展,真正发挥出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引领示范作用,率先探索出一条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同时又能把三门峡黄河流域资源禀赋、农文旅资源充分展示、利用起来,是三门峡率先走出一条豫西山区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