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 为民服务 > 文章详情
丹参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 2018-10-09 16:01
来源: 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
    一、选地整地
 
    栽培地宜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播前深翻土壤30厘米以上,并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3500公斤,耙细整平,作成宽2.4米的畦,每畦起3垄,垄面宽5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以利排水。
 
    二、种植方法
 
    可采用种子繁殖、分根繁殖、芦头繁殖等多种方式,以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最为适用。
 
    1、种子育苗。育苗地选择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前茬为小麦的地块做育苗田,施足基肥,深耕后整平耙细,做成宽2~2.4米,高12~15厘米的畦。6月下旬至7月下旬播种。种子选用6月份以后成熟的种子,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忌用隔年陈种。播种时,将种子与细土按1:2比例拌合后均匀撒于畦面,轻耙镇压后用黑网覆盖,喷雾保湿。出苗后及时去掉黑网,让幼苗接受阳光照射,并做好除草工作。土壤墒情不足,要及时进行喷灌。切忌大水漫灌。育苗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尽量在阴雨前播种,减少管理难度。
 
    2、及时移栽。9~11月栽植最为适宜,也可在翌年春季3~4月栽植。秋季栽植尽可能提早进行。栽植前,趁墒覆盖黑色地膜,垄面栽植2行丹参,行距20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亩栽植丹参7500~9000株,栽后浇窝水后,覆土压实地膜。
 
    三、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丹参移栽后,要及时检查幼苗成活情况,发现缺苗的及时补栽,以保全苗。
 
    2、中耕除草。从栽植到封垄前一般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在缓苗后,幼苗开始生长时进行;第二次在6月份进行;第三次在7~8月份进行。封垄后便可停止中耕。
 
    3、追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时追施,以氮肥为主,亩施稀薄人畜粪尿500公斤,或尿素3公斤,或硫酸铵10公斤;第二次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追施,不留种的地块,可在剪去花薹后追施,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00公斤,加饼肥50公斤;第三次在6~7月追施,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00公斤,加过磷酸钙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施肥可采用沟施,也可开穴施入,施后覆土盖肥。
 
    4、摘蕾除薹。丹参自4月中旬至5月将陆续抽薹开花,除留种地外,在花薹刚抽出2厘米时应剪除花薹,摘蕾要早要勤,每7~10天摘剪一次,连续进行数次。摘蕾时要注意不能损伤茎叶,也不宜在雨天或有露水时进行,以免引起伤口感染。
 
    5、灌溉排水。丹参忌积水,雨季注意排水,经常清理沟道,保持排水畅通,防止多雨季节受涝。但长期干旱时也需浇水。
 
    四、病虫害防治
 
    丹参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叶斑病、根结线虫病、银纹夜蛾等,生产上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物理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防治病虫害。
 
    1、根腐病。危害根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严重,发病植株根部变黑,地上部分枯萎。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栽植前严格剔除病苗;雨季及时排水;栽种前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蘸根处理,晾干后栽种。
 
    2、叶斑病。危害叶片,发病时叶片上呈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深褐色斑点,后逐渐汇合成大斑,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清除植株基部病叶,改善通风条件,及时排水,增施磷、钾肥,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连喷2~3次。
 
    3、根结线虫病。危害根部,受害部形成瘤状肿块,植株矮小,叶片逐渐变黄,最后全株死亡。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结合整地,每亩用50%辛硫磷1.5~3公斤制成毒土,进行土壤处理。
 
    4、银纹夜蛾。夏秋季发生,幼虫咬食叶片。防治方法:收获后将残枝病叶集中烧毁,以杀灭越冬虫口;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人工捕杀幼虫;发生时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五、越冬期管理
 
    及时清除枯枝落叶,立冬前进行冬灌。冬灌后,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公斤左右。
 
    六、采收、加工
 
    1、采收。栽后第二年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到第三年春季发芽前均可采挖,采挖选择晴天,土壤含水量适宜时进行。采挖时应将根全部挖起,就地晒去多余水分,使根软化后,再抖去泥土,剪除茎叶,运回加工。
 
    2、加工。将根条晾晒至5~6成干时质地变软后,用手捏拢,再晒至八九成干时再捏一次,除去须根,晒干,即为成品。(三门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