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 为民服务 > 文章详情
三门峡市2019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 2019-01-31 17:39
来源: 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
    “立春”即至,全市小麦将很快进入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为切实抓紧抓好春季麦田管理工作,夺取今年夏粮丰产丰收,现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当前小麦生产形势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由于麦播期间天气晴好,收秋进度快,土壤墒情适宜,组织措施得力,播种工作进展顺利,播期适宜集中,冬前苗情明显好于去年,接近常年同期水平。据市、县农业部门12月上旬调查,全市小麦一、二、三类苗比例为26.3%、56.7%、17%。和去年相比,一类苗增加20.5个百分点,二类苗增加47.3个百分点,三类苗减少67.8个百分点。虽然今年越冬苗情状况较好,但受麦播后期土壤墒情不足及越冬期间降水较少的影响,小麦生产仍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虽然麦播以来我市出现几次降水过程,但降水量较少,累计降水仅30~40毫米,目前土壤含水量严重不足,开春后随着气温升高,土壤蒸发量加大,麦田旱情将出现持续加剧的趋势。二是去年冬前土壤墒情较好,冬季气温偏高,对害虫、杂草生长比较有利,麦田害虫及杂草基数较大,开春之后有严重发生的可能。
 
    二、春季麦田管理关键技术措施
 
    针对我市小麦苗情特点及当前土壤墒情状况,春季麦田管理要立足抗灾夺丰收,及早动手,措施前移,因苗施策,分类指导,构建麦田合理群体结构,为夺取小麦丰收奠定基础。
 
    (一)强化分类指导,科学施肥浇水
 
    当前我市麦田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各地要做好防旱抗旱准备,立即制定抗旱浇麦方案,挖掘一切水源,开动水库、灌区、机电井、泵站和机动抗旱设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抗旱浇麦,把干旱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水浇地麦田,只要土壤墒情能维持麦苗正常生长,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延缓麦苗生长。待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时,三类苗结合浇水,亩施尿素5~8公斤,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到拔节期每亩再施尿素5~8公斤,促进穗花发育,增加每穗粒数。对二类苗,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对一类苗,突出氮肥后移。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70~80万的一类麦田,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70万的一类麦田,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5公斤。旱地麦田,每亩趁墒追施尿素5~8公斤。
 
    (二)及早中耕镇压,保墒增温促早发
 
    组织群众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划锄,增温促早发。中耕要切实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不漏杂草,力争拔节前划锄2~3遍。麦田镇压要因苗施策,不可盲目进行。对吊根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导致土壤暄松的麦田,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对个别播种较早,群体偏大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以保墒、增温,控旺转壮。对播种后期由于土壤墒情不足,出苗较晚的弱苗麦田不能镇压,否则会使根系松动,影响小麦生长。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进行,先压后锄,达到土壤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促苗早发的作用。
 
    (三)适时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
 
    我市冬前化学除草面积相对较少,各地要加大除草力度,对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及时化学除草。化学除草要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以免发生药害。对以荠菜、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或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50~60毫升,对水30~4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对以看麦娘、野燕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40~50毫升,或15%炔草酸(麦极)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40公斤喷雾防治。对于阔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混生的麦田,可根据草相,选用苯磺隆和精恶唑禾草灵等按一定比例混配使用。
 
    (四)精准施用农药,绿色防控病虫害
 
    返青拔节期是麦蜘蛛、蚜虫、地下害虫的为害盛期,也是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等病害侵染扩展的高峰期。各地要加强对主要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工作,大力推广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把握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科学选配绿色环保型农药,及早备好农药、药械。当达到防治指标时,立即动手开展综合防控。
 
    1、纹枯病。2月上旬至3月上旬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适宜时机。当发病麦田病株率达到15%时,每亩用20%井冈霉素粉剂3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克,或20%三唑酮乳油60~80毫升,加水40~50公斤,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防治。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连喷2次,即可控制危害。
 
    2、蚜虫。当百株虫量达到200头以上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3%啶虫脒乳油25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对水40~50公斤进行防治。
 
    3、红蜘蛛。当市尺单行有麦圆蜘蛛200头,或麦长腿蜘蛛100头以上时,每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8~10毫升对水40公斤,或20%哒螨灵乳油1500倍液喷雾,亩喷液量40~50公斤。对达不到防治指标的田块暂缓防治,尽量推迟麦田第一次使用杀虫剂的时间,以便保护田间天敌。 
 
    4、条锈病。要继续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成功经验。卢氏、灵宝等地,要从2月上旬开始,密切关注病情发生动态,及时消灭发病中心。苗期发现病叶,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1米范围左右区域,消灭早期菌源。成株期可根据发病情况掌握用药时期和用药量,当拔节期病叶率达到2%或孕穗至抽穗期病叶率达到5%病叶率时,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丙环唑乳油,或25%腈菌唑乳油等药剂加水喷雾,并可兼治多种病害。
 
    5、白粉病。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毫升,或30%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升,对水50公斤喷洒,间隔7~10天再喷药一次。防治时要用足药液量,对准基部,均匀喷透,提高防治效果。
 
    (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早春冻害
 
    早春冻害是我市早春常发灾害。各地要密切关注气象预报,于寒流来临前1~2天采取浇水、喷洒抗冻剂、麦秸麦糠覆盖等措施,预防小麦冻害。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一是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提高2~4级高位分蘖的成穗率,促苗早发;二是及时适量浇水,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平衡植株水分状况,使小分蘖尽快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三是叶面喷施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快发,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
 
    (六)落实配套技术,搞好优质小麦管理
 
    对优质小麦,要根据苗情科学抓好前氮后移、科学灌溉等关键技术,同时要针对不同品种特征特性,抓好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综合防控、预防后期倒伏等针对性技术措施落实。
 
    三、切实加强服务指导
 
    春季是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春季麦田管理关键措施落实,努力夺取夏粮生产主动权。一要组织有关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墒情、病虫情,并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有针对性的麦田管理技术意见,指导农民抓好春季麦田管理。二要持续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包村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全面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真正做到专家下沉、服务落地。三要搞好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春季麦田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技术指导意见。同时要通过技术讲座、印发资料、现场指导、手机短信、12316热线、微信等多种形式,把麦田管理关键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努力提高春季麦田管理的科技含量。四要强化示范带动,以绿色高产高效栽培、宽幅匀播、防缠绕机械沟播等为载体,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率先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示范带动群众科学开展春季麦田管理,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五要协作配合,搞好服务。各级农技、土肥、植保、种子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搞好指导服务,为春季麦田管理提供物资和技术保障,确保春季麦田管理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