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战略 > 文章详情
攻坚克难 敢打必胜 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大转变
发布日期: 2022-05-20 15:52
来源: 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和底色工程,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农业农村系统和相关单位压实责任、攻坚克难,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短期之内大转变,初步实现了净起来,美起来,绿起来,亮起来,多个县(市、区)被评为全省集中整治成效较好县或排名进入第一梯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凯“五一”视察三门峡期间,对我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副书记周霁、副省长武国定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视频调度会上表扬了卢氏县,会议通报肯定了我市2项做法,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简报刊发我市典型经验12期。

微信图片_20220520155420.jpg

一、全面部署,高位推动。

一是高位推动。市委书记刘南昌、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范付中、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丁同民和市政府分管同志先后主持召开8次调度会或推进会,全面部署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28次到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农村开展现场督导,查问题、找短板,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立行立改。
二是凝聚合力。按照“市级抓推动、县乡抓落实、部门全参与、群众为主体”的工作思路,明确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22个市直部门的职责,压实责任、形成合力。
三是完善机制。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12+3”政策体系,明确行业部门工作职责、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形成了“1+4+2”标准体系,印发了人居环境整治及生活垃圾处置、农村厕所改造、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个标准及考评办法和乡(镇、街道)区域、庭院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标准及考评办法。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7个工作督导小组,分包各县(市、区)常态化开展督导,传导压力,跟踪问题、强化整改。
二、突出重点,示范引领。
一是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紧盯陈年垃圾、残垣断壁、村庄绿化等整治任务;在工作区域上,紧盯陕州区、湖滨区、示范区、开发区四个主城区环境整治,在整治部位上,紧盯市与市、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四个结合部和乡镇政府所在地,重点督导,重点推进。
二是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市、县、乡三级梯次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高标准打造“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乡村样板,持续推进“五美庭院”建设工作,高质量、高标准推动村容村貌提升。市级选择了8个示范点,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共选择了29个示范点,每个乡镇至少确定了1个示范点。突出打造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聚焦黄河沿岸16个乡镇“90+”村庄,以村庄规划编制为依托,合力推动我市乡村建设示范带发展。
三是观摩交流,提升能力。围绕“提能力、转作风、优环境、促振兴”主题,举办了3期干部论坛,组织全市62名乡镇党委书记,讲经验、谈做法、提建议,碰撞思想火花。组织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义马)现场观摩推进会,现场观摩义马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果,交流经验。编发先进典型简报32期,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全市广大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坚持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一大批县乡干部深入思考工作、研究工作,在工作一线摔打锻炼,能力和作风都得到了提升。
三、笃行不怠,全域蝶变。
一是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组织开展“百企美百村”“小手拉大手”“美丽家乡献爱心”等活动。以村为单位开展卫生“星级户”评选工作,采取诸如积分兑换礼品、捡烟头捡垃圾换鸡蛋等激励办法,充分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在全市有条件的村开展以“村口五有”“村内五园”“庭院五美”为主题的“三五”创建活动,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7396个,确保整治活动实现点上有亮点、线上有看点、面上有成效。
二是改治长抓,长效推进。强化厕所“改”,全过程加强质量监管,提升便捷性和群众满意度;强化污水“治”,在县城周边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其他村庄结合自身条件,在杜绝污水顺路乱流乱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为其选择污水治理模式;注重机制“长”,7个督导组做好日常持续督导检查,周通报、月排序、进行表态发言。成立 50 个工作组,对全市 68 个乡镇1244 个行政村拉网式排查督导。建立常态化约谈机制。形成合力“抓”,市农业农村局等行业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集全局之力全力以赴推动工作持续深入,聚焦农村风貌大转变、大提升实现干部能力作风改进。
三是协调各方,保障投入。千方百计,政府以奖代补拿一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出一点、帮扶单位支持一点,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个人、企业、社会组织捐赠一点,农民群众个人每月按1元钱,多方筹集整治资金,全市各级累计投入整治资金2.8亿元。
四是旧貌焕新,成效斐然。市、县、乡、村各级共集中开展各类整治活动1690次,发动党员、干部、群众28.7万人次,整治乱搭乱建7132处,清理垃圾25.3万吨,修整路基2652.1公里,清理河道2738.5公里,整治“空心院”2313个、残垣断壁2278处、“脏乱差”庭院5.2万户,栽植绿化苗木39.7万棵,美化墙面23.6万平方米,新安装更新亮化设施1792处,初步实现全域农村人居环境大转变,美丽乡村画卷在我市逐步展现。